欢迎访问煤炭史志网!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网站总访问量:
搜索
热门关键词:编写大纲终审 提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志用志 >

难忘“扭转北煤南运”的岁月

发布时间:2021-04-22 13:58:19       浏览次数: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 100 周年的日子里, 我们回望历史,追忆往事,深切感到党的伟大,无不颂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雄才大略和英明决策。
        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拟良策,绘宏图,带领亿万人民开创前无古人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单从我国煤炭工业建设发展的一隅,即能展示党和政府谋划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自新中国建立之初起,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制裁、封锁、打压年轻的共和国已是常态。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期,在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立足战争,争取时间,建设战略大后防”和“扭转北煤南运”的思想指导下,国民经济实施“大三线”建设。煤炭工业部为解南方缺煤之困,力争扭转北煤南运,在建设西南、西北煤炭基地的同时,加快了江南煤矿建设的步伐,湖南被确定为江南煤矿“小三线”建设重点。1966 年 4 月 14 日,中共煤炭工业部委员会决定,加快煤矿重点建设,尽快扭转北煤南运格局。规划 1966 年至 1970 年,“湖南新井建设规模达到 1020 万吨,投产能力达到 873 万吨”,由“中南煤炭工业管理局和平顶山矿务局包建湖南的部分重点建设矿井”。6月,中共湖南省委成立省煤炭工业建设七人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煤炭工业建设的领导。6 月 15 日,煤炭工业部组建的湘赣煤田地质会战指挥部在株洲成立,从全国各地调 6 支煤田地质勘探队(1966 年,中南1煤管局将 140、165 队交湖南管理;1969 年 8 月,煤炭部将 114、128、225 队、物探测量大队的地震一队、地震二队、电法一队、重磁队、测量二队及汽车修配厂交湖南管理)开始在全省从事普查找煤和对重点矿区进行资源勘探。到 1978 年,全省从事煤田地质勘探的职工共计 5113 名,是 1965 年总人数的 2.5 倍。同时,武汉煤矿设计院的两支设计队伍来湘承担涟邵、白沙两矿区部分矿井设计;省煤炭局恢复煤矿基建公司和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成立白沙矿区建设指挥部。全省拉开了煤矿建设快马加鞭的阵势。
        1966 年 6 月 6 日,国家计委下文成立煤炭工业部湖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统管湖南全省煤矿基本建设工作。7 月,煤炭工业部决定撤销中南煤炭工业管理局,所属单位、全部人员及设备调往湖南,组建湖南煤矿基本建设局。自此起,湖南煤炭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基建物资供应、劳动力调配、基建财务结算等由煤炭工业部负责。至 1968
年,煤炭工业部属 7 个工程处、15000 余人的基建队伍重点部署在涟邵、白沙两矿区从事新井建设。1966 年1970 年,全省煤矿新井开工 52 对,设计能力为 784 万吨/年;建成投产矿井 82 对,设计能力为 1153 万吨/年。此时,矿井建设的重点摆在湘中的涟邵矿区,新井开工 14 对,设计能力达 299 万吨/年,为省属矿新井设计能力48.38%。煤炭工业部共投资 3.68 亿元用于湖南煤矿建设,为 1950 年以来投资总额的 47.64%;建设新井 29 处,设计生产能力 504 万吨/年;配套建设输电线路 222 公里;专用运煤铁路 17 条,长 200 公里(其中标准轨距铁路 7 条,长 87 公里;轻便铁路 10 条,长 113 公里)。在涟源市建煤矿机械制造厂和火工产品厂,扩建了邵阳矿灯厂等。1970 年,湖南原煤产量 1112.81 万吨(其中,县以上煤矿产煤 853.01万吨),较 1965 年产量翻一番,在全国 29 个产煤省(市、自治区)内排第九位。
        这一时期湖南煤矿的建设者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为快建井、多出煤,采用先进技术,取得优异成绩,一度处全国领先水平。矿井开拓工程,采用多头交叉作业、多台风钻打眼、钯斗装岩机装矸、激光指向仪定向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作业线;推广光面爆破、锚杆喷浆支护等一次性成巷工艺,创出快速施工的高纪录与成套经验,在全国推广,成为湖南煤炭职工的荣光。承担年设计能力为 60 万吨平硐开拓的利民煤矿,其施工单位---煤炭部第三工程处,采用多井筒(主平硐及一、二、三号风井)同时掘进,平行交叉作业等一系列先进工艺,创造了斜井月成井 364.8 米的世界纪录(当时)。承担桥头河二井施工的建井第五工程处,创月成井 174.8 米的立井全国记录。建井一、二、六工程处也先后刷新岩石平巷和斜井掘进的全省纪录。湖南煤矿建设大会战的几年(1966—1975 年),共新建投产矿井 83 处(包括地县属矿),设计生产能力 1151 万吨/年。同时,国家及省政府拨款 2770 万元对 68对矿井实施技术改造,净增生产能力 217 万吨。到 1975 年,湖南省属煤矿拥有矿井 72 对,设计生产能力 1288 万吨/年,形成了涟邵、资兴、白沙三大煤炭基地。当年省属煤矿产煤 699 万吨,占全省总产量(1865.19 万吨)的 37.48%,是 1975 年的 1.9 倍。地县属煤矿拥有3矿井 91 处,产煤 573 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 30.7%。
         自 1966 年起,湖南被列为江南煤矿“小三线”建设重点后,地方小煤矿改扩建工程规模空前。此后,国家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扶植社队办五小工业,鼓励地方煤矿的发展,特别鼓励社队煤矿发展。这期间,根据社队煤矿特点,煤炭主管部门拟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多次召开地方小煤矿会议,交流办矿经验,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侧重改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装备“五小件”、实现“五消灭”;少数矿井开始改进工作面布置和大巷运输系统、地面配套设施,有的还开展支护改革的试验等。1966—1970 年,新开工的老井改扩建工程地县属煤矿有 13 项,设计能力 76 万吨/年。1971年至 1975 年,地县属煤矿有改扩建井 12 个,设计能力 54.5 万吨/年。至 1975 年,湖南全省社队煤矿发展到 1529 处,产煤 592.65 万吨,占当年煤炭总产量的 31.96%。湖南煤炭工业形成省属矿、地县属矿和社队小煤矿产量大体各占 1/3 的格局。
        “扭转北煤南运”的十年,时遇文革动乱,煤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受到严重干扰。矿山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生产不计消耗,企业不讲效益;为要产量,忽视安全,事故频发,煤炭行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1977 年,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恢复,省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缺煤、少电已制约着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共湖南省委于 1977年 4 月 24 日决定,“加强党对煤炭工业的领导”,以期提高全省的煤炭产量。省委成立煤炭领导小组,各地、州、市的一、二把手亲自抓煤炭。是年 9 月 3 日,中共湖南省委撤销煤炭领导小组,成立省煤炭4会战指挥部,任命省委书记孙国治为指挥长,省煤炭局为其办事机构。当月,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联合下文,决定从邵阳、郴州、零陵、益阳、湘潭、黔阳六个地区 50 个县抽调 26000 名农村基干民兵成建制到国营煤矿参加夺煤会战。抽调者皆为优秀基干民兵,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 18—35 岁之间。各级革委会、军分区和人武部,在做好民兵本人及家属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象欢送子弟兵那样欢送参加会战的民兵。9 月中旬动员,10 月上旬到矿。年轻力壮的农村基干民兵到矿,成为矿山生龙活虎的战斗群体,为煤矿输送充满活力的强壮劳动力,煤矿产量一度呈上升趋势。1978 年,国营煤矿产量1720 万吨,较 1976 年净增 515 万吨。
        实事求是的说,湖南并非是煤炭资源丰盛的省区。现保有储量29 亿吨,仅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 0.35%。因地理区位缘由,受本省及周边省区社会经济的拉动,造就其规模与产量在国内惹人注目。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经一段时间的调整,采掘比例失调问题得以缓解,年产量迅速达到 3000 万吨,到 90 年代中后期曾达到 5000 万吨。步入 21 世纪,产量仍有所增长,最高年产达 8000 万吨左右。但湖南煤矿的突出特点是:矿点多,规模小,开采技术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加之,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其后备资源已显不足。若想稳住近些年来的产能与规模,是需下一番大气力的。
        回望湖南煤炭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无不感慨当年的那场煤炭大会战。党和国家一度把湖南定为煤炭工业“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奠定了湖南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的岁月,中小煤矿、5乡镇煤矿应运而起,渐成规模,举足轻重。因此,1986 年 12 月中旬,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到湖南调研视察,与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时,将湖南煤炭工业发展方针确定为:“产调结合,以产为主,立足于自给,适当调入一部分,主要是品种调剂。”历史与现实都证明, 湖南煤炭红红火火几十年,承担着全社会 70%左右一次能源的生产与供给,为湖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靠的是党的各级领导之英明决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坚强领导、大力扶植及煤炭战线几十万职工的奋力拼搏和艰苦奋斗之结果。
作者:孙林

责任编辑:陈振

排行榜

  • 网站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