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opy():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mtshizhi.cn/:/tmp/:/proc/) in /www/wwwroot/mtshizhi.cn/caches/configs/system.php on line 58
焦作煤矿青年运动97年回顾之二 奋发图强 与祖国共奋进 - 煤炭史事寻踪 - 煤炭史志网,煤炭史志,煤炭协会
欢迎访问煤炭史志网!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网站总访问量:
搜索
热门关键词:编写大纲终审 提要
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史事寻踪 >

焦作煤矿青年运动97年回顾之二 奋发图强 与祖国共奋进

发布时间:2022-04-18 09:27:09       浏览次数:0
焦作煤矿青年运动97年回顾之二
奋发图强   与祖国共奋进
——写在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
           薛长明
        随着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焦作矿工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生存环境到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帝国主义奴役下,生命得不到保障的“煤黑子”,成为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1949年9月,焦作矿务局成立,1951年1月9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焦作矿务局总支委员会成立。此后,团组织历经焦作矿区团委、共青团焦作市委、焦作矿务局团委的变迁到1985年,焦作矿务局基层团委达19个、下设389个团支部,团员达8864人。
        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焦作矿务局因中马村矿是苏联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基本建设总投资是三年恢复时期总投资增长7.6倍,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之一,大批青年走进了焦作煤矿,投入到火热的建设祖国的队伍中去。
        在这个阶段,焦煤的青年运动主要是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学文化,扫除文盲”、“增产节约”、“打棚立功赛”,“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曾对我国的工业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引进使用苏联产的康拜因割煤机、铲斗装岩机、扒斗装岩机等机械化设备。

    他感到自己还是个生手,矿上要实行机械化,就需要多培养几个能掌握技术的人。在生产间歇时间,讲割煤机给大家听。青年团员们心里着急,就在下班后到杨振国家里学习。就这样,杨振国的“技术学校”成立了。

         杨振国回到家里把切菜板涂上墨汁,当做课堂的黑板,开始讲起课来。到他家来学习的几个小伙子,最多只能认百十个字,有的只认十来个字。瞅着黑板记不下来,这怎么能学好呢?有的人开始动摇了。这时,杨振国就鼓励大家说:“咱们都是党员、团员。钱初航局长号召咱们做个使用机械的带头人,咱们就干不了吗?咱们从头学起,一面识字,一面学技术。”矿上开展速成识字法的学习运动,他们的技术学习时间成了问题。杨振国就复写出很多图纸,加上注解,分给大家自学,有的看不懂的地方,再在上班前挤出十分钟,在一起研究学习。现在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割煤机的操作技术,有两个人成了割煤机副司机。
        随着“大跃进”的开始,焦作煤矿工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敢说的创造精神”的号召,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高潮,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效率,推进了技术进步。
        机修厂24岁的共产党员郑全斌提出了:“1958年通过技术革新节省下2000个工日,1年要完成6年的工作量。”他计划将完全靠手工加工的电器开关上的铜零件改为用胎具铸造,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75岁高龄的铸造工郭长富有着几十年经验,一次,郑全斌在街上遇见郭长富老人,他把铸造铜件胎的情景告诉了老人。老人为他这种说干就干的创造精神深深感动 
        从此,郑全斌一下班就往老人家里跑,老人详详细细说出了几十年铸铜的经验。在老工人刘连忠、郝振有、阎体元等老师傅和机修厂党委、团委的支持下,他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了生产工艺,取得了初步成功。郑全斌根据第一套铸件胎成功的原理和本厂经常生产的开关零件,共绘制了14套铸件胎的图纸。解决了锻工不生产毛坯,铸工不用砂型来铸造铜件,用砂轮来代替钳工的工序,新操作同旧操作相比,效率提高了六倍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果瓦廖夫”。
        郑全斌大胆革新技术的精神,很快在焦作市、河南省和全国传扬,焦作各工厂轰轰烈烈掀起了学习郑全斌运动,江西萍乡煤矿派人来学习这种新经验。东北、上海、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工人、学生纷纷来信祝贺他的成功。《河南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的篇幅,组织开展了“学习郑全斌”活动,24岁的郑全斌成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全国青年群英会。
        王封矿王金生快速掘进小组,推广了综合工作队、平行作业,成品棚一次成巷及挂边线等15种先进经验。在井下大搞技术革命,采用了漏斗式一次采全高的方法,掘进回采同时并举,使掘进效率大大提高,由1950年的0.3米
提高到0.8米以上。在提前125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又在提前3个月完成了1958年国家计划,超额36.1%。王金生创造了连续13年安全快速掘进的卓著成绩,被评为工人工程师,光荣的出席了全国青年群英会,还代表中国矿工参加了在波兰展开的第二届世界矿工大会。
        焦作王封煤矿支护能手李耀东在全国煤矿现场技术比武中,以两小时搁3 棚,挑9个顶的成绩拔得头筹,荣获了全国煤矿一级支架标兵的光荣称号,他从1958年以来曾经9次创造了矿、 局和省煤矿支架的新纪录,平均每班达到17棚,比定额提高8倍,最高达到了28棚。他平时总是琢磨着增么能够把梁口砍得快,质量好,尺寸掌握的有准,做到少返工。摸索出一整套先进的支架方法,创作了“三冲”(冲上帮,冲下帮,冲中腰线)、“四勤”(腿勤跑、眼勤看、耳勤听,手勤动)的一次成棚的先进经验,李耀东学习和推广了23项主要的先进支架方法,被称为“活武松”李耀东。他带领的煤炭部先进经验传播队在全国煤矿示范、传播先进的支护技术,极大的改进、提高了煤矿的生产工艺水平,促进了煤炭事业的发展。
        王封矿采一区的放顶回柱工人邢德周运用先进的操作方法,在8分24秒内创造了栓6棚,回收坑木26根,回收率达到97%的新纪录,被评为全国放顶回柱一级标兵。在平顶山举行的放顶回柱技术表演赛中,邢德周第一个上阵。现场工作面上风道的最前边有两根木柱被顶班压得很低,裁判人员说:“老邢,这两根柱不好回,你可以另选几根。”邢德周同志看好地形,一弯腰,用手扒了一下身子下面的碎矸,就猫腰钻了进去。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他的动作时,他已熟练地运用“单绳头回柱法”栓好了木柱,迅速钻了出来了。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40秒,回出来的木柱完好无损,代表们都啧啧称奇。
        王封矿117地区在大井的深部,有300多万吨的储量,从上向下掘,坡陡、水大、岩石硬。矿上从1957年就着手搞这个地区,直到1961年才掘进了70多米。
        开拓117地区的任务交给了程铁头临时组建的青年掘进队。117地区巷道淤得只剩下一尺来高了,连身子也钻不过去。程铁头毫不迟疑地脱光衣服,第一个钻进去。工人们也都照着铁头的办法去做。他们一班钻进8个,摆成长串,手交手扒淤煤。换班出来的人,全身上下像涂了漆一样黑。用手扒出的地方能够容下人活动了,才是用铁锨。铁头领着大家辛辛苦苦干了7天,70多米的巷道才恢复正常的高度。
        掘进117地区平巷的时候,淋头水像瓢泼大雨似的,工人干一班要换好多身雨衣,他把领来的雨衣分给工人们,自己穿着普通工作服干活。一天突然涌出大水,为抢出各种设备,他在水里接连干了两班,当最后一台机器抢出后,他一阵心慌意乱,喝了几口水定定神,才支持着爬上了井。
        他们把掘进头劈为两半,掘这一边,把水拦到那一边;掘那一边,把水拦到这一边。一试,果然有效,掘进头的水威胁小了,大家干活畅快,三班掀起了竞赛。竞赛展开后,许昭堂小组一班进了一米七,许豹小组一班进了三米五,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程铁头带领的青年掘进队终于开出了117地区。程铁头也光荣的参加全国青年群英会。
        在“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焦作矿务局有1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有3人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5人代表集体和个人参加了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青年群英会);1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煤矿先进集体;4人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16人被评为河南省工业劳动模范;50人被评为河南省工业先进生产者。
李封五四青年采煤队大战天官区的事迹是文革十年中,影响最大、最为典型的一项功绩。
        “天官区”的煤田储量达两千多万吨,可供当时的李封煤矿开采五十年。但这块煤田瓦斯大,水大。一分钟涌水60多立方,出一吨煤就要排二十多立方的瓦斯。五十年代苏联专家给出结论:“瓦斯和水的问题没法解决,这个地区关闭。”
        1967年元月,五四队开进了天官区。刚开工不久,突然煤墙大量片帮,底板温度下降,煤墙内不时发出“呼隆....呼隆”的远雷似的响声。这是瓦斯突出的预兆。他们当即决定采取打深眼,放震动炮的办法,加速瓦斯扩散,制止瓦斯突出。周德让抢险抱起电煤钻,他刚打完第一个炮眼,顶板就急剧来压,大风裹着楝子大的煤块,像雨点一样打在他的身上,脸被划破了。眼睛打肿了,像刀割一样疼痛。老工人、生产组长郭进才刚从另一部电钻上被别人硬换下来,还没顾上喘喘气,上去就要夺周德让的电钻;共产党员、老工人李明占也抢了上去......,周德让说:“跟瓦斯决战要分秒必争,咱们一块干!”于是三人伙抱着一个电钻,推得推,㨣得㨣,很快打完了炮眼。
        他们就是这样, 发扬死打硬拼的大无畏精神,征服了一个个“火药洞”,撬开了一个个“老虎口”,征服了水大、瓦斯大、煤尘大“三大灾害”。1969年提前43天跨入了七十年代;1970上半年又提前42天超额两万吨完成了国家计划;三年来,为国家生产煤炭60多万吨。
        1975年参加工作的王封矿采三队青年工人郭修民是个高中生,对于看不起煤矿工人的同学,他宁肯拂袖而去,也不愿让被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
        一次,郭修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忙着放顶,一块铁属飞起来像颗子弹打进了他的脖子里,顿时血流如性,疼得他浑身直颜抖,但他硬忍着一声没吭,用毛巾往脖子上一扎,坚持到下班才和工友们一道升井。升井后,他一个人到医院缝了几针,连工伤假条也没拿,第二天又下井了。由于他出色的表现,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
        赵禧林是王封矿一名普通电工,靠着他从小喜欢的无线电知识,用载波技术经验,建成焦作矿务局第一台性能完备的调度模拟盘。
        为了追求理论知识,他选择了六年函授。刚进校时,从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的赵禧林,第一次考试得了七十几分。他又拿出了平生养成的认真劲,在以后的高等数学考试中,他这位全班仅有的两位初中毕业生成了班中的佼佼者。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和脑力劳动,使他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坐着听不成课,爬着痛感消失。无奈只好与老师结合,从第二学期起,特许他爬着做考试卷。
        在毕业设计中,赋有丰富实践经验运用大学六年所学的知识,赵禧林一口气搞了三个方案,其中有一项就是日后成为华飞电子公司拳头产品的运输机随机控制系统,后来成为成为运输机随即控制系统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焦作煤矿青年就是这样从崇尚先进起步,到成为先进,最终成为企业的管理者,这里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启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始终如一的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是焦作煤矿几十年如一日的光荣传统,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每年都会推选出自己的先进人物,把“学身边的典型”当做思想工作的重要人物。激发矿工的上进心和荣誉意识,形成了整个企业的浓厚的赶超先进的环境氛围。

 

 

 

   

                   

 

 

 
 
 

排行榜

  • 网站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