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煤炭史志网!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网站总访问量:
搜索
热门关键词:编写大纲终审 提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志著作和人物 > 史志人物 >

88岁的煤史专家刘邦斗

发布时间:2017-05-24 10:50:01       浏览次数:0
88岁的煤史专家刘邦斗
吴晓煜  2017.5.12
        刘邦斗是煤炭行业高龄的煤史专家,著作多有,在全国煤炭史志领域颇有名气。他生于1930年,1950年入党。少时在家中务农,在药铺学徒。新中国成立后,当过乡长、粮食局科员,1958年到澄城煤矿工作。历任矿人事科长、党委副书记,矿务局宣教处、保卫处副处长。1986年至1991年任矿志副主编。1991年退休。他是感动矿区的人物,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行业标兵、党员标兵、优秀党员,是老有所为的标志性人物。煤炭史志领域应为有这样的专家而感动、自豪。
        刘邦斗的煤史成果是实实在在、大家公认的。至今已出版7部煤史专著,这在煤炭行业是不多的。其7部专著为:
        1.《澄合煤炭史话》。11万字,2001年6月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2006年被评为优秀煤史著作。
        2.《澄煤春秋》。12万字,2007年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纳入“中国煤炭史志文库”。
        3.《战地黄花分外香》。内部准印,2010年2月印行,是向澄合矿务局建局40周年献礼之作。
        4.《永久的骄阳》。12万字,2011年内部准印,记录澄合矿区党建历史,向建党91周年的献礼之作。
        5.《煤海拾贝》。12万字。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纳入“中国煤炭史志文库”。
        6.《煤海捞珍》。24万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纳入“中国煤炭史志文库”。
        7.《秋韵丹曲》。约15万字。2014年9月内部印行。为作者个人历史,特别是研究煤史的历程。
        此外,邦斗先生的《煤海情愫》已编辑成书,正在筹措出版。他曾编写了《矿工血泪》《煤浪滚》等10多部秦腔、眉户现代戏,还为2000年编印的《澄城文史资料(煤炭专辑)》中撰写了大部分文稿;撰写了《口述历史见证澄城》和《尧头古镇》的“煤炭篇”;编写了《澄合煤业大事记》,参与了《中国煤炭志•陕西卷》《澄合矿务局志》资料搜集和部分撰写工作。为报刊杂志撰写了几百篇煤史文章,有不少被连载,有近百篇文章获得各类奖项。有几十篇被收入各类书籍、文库、数据库、网站中。粗略估计不下三百万字。而且越写越顺心,渐入佳境,成为大家公认并敬重的专家。在煤炭史志领域,能有如此丰硕成果,如此高产,能与之比肩者实不多见。邦斗先生真是我们学习、仿效的榜样。
        掩卷沉思,我认为刘邦斗先生最值得我们学习者,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们应当学习他爱党爱国、热爱煤炭事业的浓烈情怀。邦斗先生1950年入党,党龄68年,1952年到矿区工作。66年的矿区历练,使他对党的感情日厚,他对煤炭事业有坚定的热爱,一往情深。他正是凭着这份情结,在煤炭史志领域艰难跋涉,勇往直前,不忘初心,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心无旁骛,不坠青云之志。心中有明灯,永远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心中有大爱,所爱者,正是伟大的煤炭事业和矿工!所以,他的文章,传递的是正能量,所依循的是共和国的主旋律。这正是刘邦斗之所以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之所以令人感悟、令人振奋的源头活水与根本原因。
        第二,我们要学习他孜孜不倦的求学、治史的精神。古人讲“孜孜焉亦不求利”。孜孜焉就是坚持不懈怠、不知疲倦。刘先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只有小学文化的功底,没有上过中学、大学。从小在家务农,在药铺当过学徒。他深知文化的重要,刻苦以求,孜孜学习,业余时间都用在学文化、学写作上。硬是凭着这股难中向上,求知不倦的勤奋精神、诚心求教的虚心态度,使得他在煤炭文史领域不输给一些大学毕业生。他的几部专著,300余万字的作品就是明证。另一点需注意的是,刘邦斗先生是高龄写作,他出第一部专著《澄合煤炭史话》时已71岁,目前正在筹备出版《煤海情愫》,已届88岁。这些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而言,其遇到的困难之多、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孜孜焉”的精神,支持他以小学文化的基础、以七八十岁的高龄,给我们、给社会奉献了三百多万字的史志成果。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不知疲倦,不求任何个人利益(有些著作出版为个人出钱,搜集史料自掏费用),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且长期坚守,执着守望,勤勉以求,甘于清苦,守青灯,阅古卷,无私奉献。这是最为宝贵的精神,也是当今最需要提倡、最应该发扬的精神。
        第三,我们应当学习他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从刘邦斗的书籍、文章中,可强烈感到他的治学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是严谨的。其文章不仅文字朴实,通达顺畅,而且思路缜密。这说明他下了真工夫,具备了过硬的本事。就拿2001年出版的《澄合煤炭史话》一书来讲,其谋篇布局、标题设计就非常讲究。不仅讲了元末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解放初期澄合的煤炭开发,还设了经营篇、利用篇、生活篇,勾画出比较完整的澄合600年的煤炭开发史。书中的记述、考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对于清代煤窑曾称为墨井、墨科、井科、平科的考证,僧人开办“寺前井”、死亡窑工的瓮棺葬、煤炭契税杂捐、煤井出租买卖契约的介绍等等,都记述准确,颇有学术研究价值,且知识性、趣味性在焉,令人读不释手。特别珍贵的是,他搜集到了从清乾隆三年(1738)至光绪七年(1881)的19份煤窑文书契约。包括合伙开煤,买卖、出租煤窑,扩展煤窑等内容,其史料价值极大,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因此,不少人误以为邦斗先生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这正是他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与刘邦斗先生相识于上世纪末的一次煤炭史志年会上。第一次握手就感到先生十分可亲,当年他已70岁,瘦高的个子,神清气扬,目光明亮,十分谦虚。我们交谈甚欢,相见恨晚,为他的治史精神与成果所感动。此后书信往来不断,年节互致问候,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的几封信。在他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帮助他与出版社协调,请他们予以优惠,并把先生的书列入史志文库。在当时不少人鄙薄史工作于不屑的情况下,书很难卖出去,我给矿务局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建议单位多购买一些,给先生发点稿费。在之后多次史志年会上,我都大讲刘邦斗先生的事迹和奉献精神,希望全行业史志工作者以刘邦斗先生为榜样,像他那样学习、工作、奋斗、奉献。我也二次撰写专文,加以宣传推介。当然,我知道这些并不够,特别是向他学习也不够,时刻告诫自己要像刘邦斗那样做人治学。
排行榜

  • 网站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