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绶-弘扬军魂 攻坚克难 编纂《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
发布时间:2019-08-20 08:42:22 浏览次数:0次
《我与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征文
编写煤炭部队史志的起因是:200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编写《基建工程兵史》。根据基建工程兵史料编委会的要求,2012年8月,组成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计划先编写《煤炭部队史料汇编》,在此基础上编纂《煤炭部队志》。但一开始便遇到了几个突出的难题,可说是“五无”:上无主管单位,下无依托单位,无专职人员,无修志经验,无办公条件和经费。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到,盛世修志,编纂《煤炭部队志》是为了弘扬军魂;我们要弘扬军魂编纂《煤炭部队志》。于是,我和战友们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优良传统,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做好编史修志工作。
一是主动请战,勇挑重担。原煤炭部队受基建工程兵和煤炭工业部双重领导。这两个主管单位已撤销多年,煤炭部队编史修志面临无主管单位的问题,举步维艰。幸运的是,我和刘洪波等战友获悉,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进行,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领导。为此,我们认定,煤炭部队编史修志工作必须取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于是,2012年9月,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主动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呈送专题报告,恳请将煤炭部队列入煤炭工业史志编纂范围,给予指导,提供帮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副会长孙之鹏、《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吴晓煜等领导,对此不仅赞成,也非常支持,认为《煤炭部队志》的编纂意义重大,在《中国煤炭工业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很有特色,又容易被忽略,带有抢救性质。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抓紧工作,早日编写出高质量的《煤炭部队志》,力求全面、系统、完整记述煤炭部队的历史。这使我们备受鼓舞和激励,增强了编史修志的信心。
二是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鉴于原基建工程兵煤炭指挥部所属的5个师级单位,即基建工程兵第41、第42、第43、第44支队和第3技术学校撤销后,几经整合,分别归隶辽宁铁法能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煤炭部队编史修志无依托单位,困难重重。为此,我们呈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工作部向这些单位党委发出了《关于协商做好煤炭部队史料编辑工作的函》,随后,我同许传播、宋建春、宿秉志、刘洪波、王时、张淑华、宋晓临等战友先后前往这些单位考察调研,沟通情况,查阅档案,搜集资料,召开部队老战友座谈会,受到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这些单位分别成立了部队史料编写组,提供丰富史料,为煤炭部队编史修志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挥优势,选用骨干。煤炭部队编史修志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我们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一个是资源优势,就是从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煤炭部队“军旅三部曲”(《军旅情》《军魂赞》《军旗扬》),积累了丰富史料;一个是人脉优势,就是有一批熟悉部队情况,又能写作的老战友,能胜任编写任务。参加《煤炭部队志》编纂工作的原煤炭指挥部的老同志,平均年龄70多岁,其中原煤炭指挥部总工程师王保国年逾九旬,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地阅改主要书稿,并提供珍贵史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0多位原煤炭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的处长,发挥各自优势,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分别对口编写有关章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由我和《煤炭部队志》副总纂刘洪波、王时统稿,得到煤炭工业出版社的好评。
四是边学边干,突出特点。鉴于编纂人员从未做过编史修志工作,我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煤炭工业文献与史志文件,学习有关志书编写资料,借鉴煤炭企业志书编写的经验,边学边干,集思广益,在编史修志中突出煤炭部队的特色:体现部队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体现基建工程兵“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十二字”方针;既突出记述部队建设煤矿的业绩,又反映部队全面建设的成果。
五是白手起家,辛勤奉献。我们开始编史修志时,没有一间办公室,没有一分钱经费,也没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阻碍我们工作。没有办公室,就在家里编史修志;没有经费,大家都当志愿者,不取分文报酬;没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就用家里的设施。大家怀着对煤炭部队的深厚感情,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主动投入编纂工作。
从2012年8月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成立以来,经过艰苦努力,2013年12月29日,我们顺利完成了《煤炭部队史料汇编》编写工作,总计约54.8万字,如期报送基建工程兵史料编委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利完成了《煤炭部队志》的编纂工作,共40万字,于2015年10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5月29日在京举行了《煤炭部队志》首发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党委书记梁嘉琨等领导出席,会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煤炭部队的近200名老战友,祝贺《煤炭部队志》出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领导对《煤炭部队志》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煤炭行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成绩很突出,亮点也很显著。其中,《煤炭部队志》搞出来,特别不容易。这段历史能够记载确实很珍贵。《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吴晓煜说:“全书40万字,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质量堪称上乘。这是一部绝无仅有、存史价值极大、非常奇特的书,” “立于《中国煤炭工业志》体系”“跻身于国家志书之列。”“《煤炭部队志》的出版问世,意义重大而深远。该志不仅清理并如实记录下这支部队17年的奋斗史,留下了煤炭部队指战员艰苦创业的功勋、贡献,也是一部教育今人,鼓舞煤炭职工的生动教材。”“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煤炭部队指战员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也应该特别感谢为传承历史,成就《煤炭部队志》而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队老同志。”
2019年5月13日,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总结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编纂委员会“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汪大绶“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王保国“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许传播等23位战友荣获“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荣誉证书”。
从编写《煤炭部队史料汇编》,到编纂《煤炭部队志》,我突出的感受是: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老战士面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有煤炭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有部队优良传统的指引和激励,编史修志在策划、组稿、编辑和出版发行等方面,遇到的所有难题都得到了顺利解决。作为《煤炭部队志》总纂,我主要做了一些组织协调工作。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充分信任、支持和勉励,我深为感动,真诚感谢。我自当不忘初心,弘扬军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退役军人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志愿者。
责任编辑:于海宏
弘扬军魂 攻坚克难 编纂《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
汪大绶 2019年8月20日
汪大绶 2019年8月20日
我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耄耋之年能够参加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担任《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简称《煤炭部队志》)总纂,为共和国唯一的煤炭部队树碑立传,传承历史,弘扬军魂,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军级建制)1966年组建,1983年撤销,17年中转战全国9个省(区),先后承建了贵州盘县、陕西韩城、河南平顶山、辽宁铁法、山西古交、大同、阳泉、江苏大屯、山东莱芜、枣滕、内蒙古霍林河等重点矿区20处大中型煤矿(其中1处露天煤矿),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参与了煤炭部队组建、发展和撤销改编的全过程,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对这支部队有难以割舍的情缘。编写煤炭部队史志的起因是:200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编写《基建工程兵史》。根据基建工程兵史料编委会的要求,2012年8月,组成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计划先编写《煤炭部队史料汇编》,在此基础上编纂《煤炭部队志》。但一开始便遇到了几个突出的难题,可说是“五无”:上无主管单位,下无依托单位,无专职人员,无修志经验,无办公条件和经费。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到,盛世修志,编纂《煤炭部队志》是为了弘扬军魂;我们要弘扬军魂编纂《煤炭部队志》。于是,我和战友们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优良传统,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做好编史修志工作。
一是主动请战,勇挑重担。原煤炭部队受基建工程兵和煤炭工业部双重领导。这两个主管单位已撤销多年,煤炭部队编史修志面临无主管单位的问题,举步维艰。幸运的是,我和刘洪波等战友获悉,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进行,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领导。为此,我们认定,煤炭部队编史修志工作必须取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于是,2012年9月,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主动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呈送专题报告,恳请将煤炭部队列入煤炭工业史志编纂范围,给予指导,提供帮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副会长孙之鹏、《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吴晓煜等领导,对此不仅赞成,也非常支持,认为《煤炭部队志》的编纂意义重大,在《中国煤炭工业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很有特色,又容易被忽略,带有抢救性质。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抓紧工作,早日编写出高质量的《煤炭部队志》,力求全面、系统、完整记述煤炭部队的历史。这使我们备受鼓舞和激励,增强了编史修志的信心。
二是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鉴于原基建工程兵煤炭指挥部所属的5个师级单位,即基建工程兵第41、第42、第43、第44支队和第3技术学校撤销后,几经整合,分别归隶辽宁铁法能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煤炭部队编史修志无依托单位,困难重重。为此,我们呈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工作部向这些单位党委发出了《关于协商做好煤炭部队史料编辑工作的函》,随后,我同许传播、宋建春、宿秉志、刘洪波、王时、张淑华、宋晓临等战友先后前往这些单位考察调研,沟通情况,查阅档案,搜集资料,召开部队老战友座谈会,受到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这些单位分别成立了部队史料编写组,提供丰富史料,为煤炭部队编史修志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挥优势,选用骨干。煤炭部队编史修志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我们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一个是资源优势,就是从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煤炭部队“军旅三部曲”(《军旅情》《军魂赞》《军旗扬》),积累了丰富史料;一个是人脉优势,就是有一批熟悉部队情况,又能写作的老战友,能胜任编写任务。参加《煤炭部队志》编纂工作的原煤炭指挥部的老同志,平均年龄70多岁,其中原煤炭指挥部总工程师王保国年逾九旬,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地阅改主要书稿,并提供珍贵史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0多位原煤炭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的处长,发挥各自优势,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分别对口编写有关章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由我和《煤炭部队志》副总纂刘洪波、王时统稿,得到煤炭工业出版社的好评。
四是边学边干,突出特点。鉴于编纂人员从未做过编史修志工作,我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煤炭工业文献与史志文件,学习有关志书编写资料,借鉴煤炭企业志书编写的经验,边学边干,集思广益,在编史修志中突出煤炭部队的特色:体现部队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体现基建工程兵“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十二字”方针;既突出记述部队建设煤矿的业绩,又反映部队全面建设的成果。
五是白手起家,辛勤奉献。我们开始编史修志时,没有一间办公室,没有一分钱经费,也没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阻碍我们工作。没有办公室,就在家里编史修志;没有经费,大家都当志愿者,不取分文报酬;没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就用家里的设施。大家怀着对煤炭部队的深厚感情,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主动投入编纂工作。
从2012年8月煤炭部队史料编委会成立以来,经过艰苦努力,2013年12月29日,我们顺利完成了《煤炭部队史料汇编》编写工作,总计约54.8万字,如期报送基建工程兵史料编委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利完成了《煤炭部队志》的编纂工作,共40万字,于2015年10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5月29日在京举行了《煤炭部队志》首发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党委书记梁嘉琨等领导出席,会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煤炭部队的近200名老战友,祝贺《煤炭部队志》出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领导对《煤炭部队志》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煤炭行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成绩很突出,亮点也很显著。其中,《煤炭部队志》搞出来,特别不容易。这段历史能够记载确实很珍贵。《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吴晓煜说:“全书40万字,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质量堪称上乘。这是一部绝无仅有、存史价值极大、非常奇特的书,” “立于《中国煤炭工业志》体系”“跻身于国家志书之列。”“《煤炭部队志》的出版问世,意义重大而深远。该志不仅清理并如实记录下这支部队17年的奋斗史,留下了煤炭部队指战员艰苦创业的功勋、贡献,也是一部教育今人,鼓舞煤炭职工的生动教材。”“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煤炭部队指战员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也应该特别感谢为传承历史,成就《煤炭部队志》而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队老同志。”
2019年5月13日,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总结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编纂委员会“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汪大绶“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王保国“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许传播等23位战友荣获“煤炭工业第二轮修志工作荣誉证书”。
从编写《煤炭部队史料汇编》,到编纂《煤炭部队志》,我突出的感受是: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老战士面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有煤炭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有部队优良传统的指引和激励,编史修志在策划、组稿、编辑和出版发行等方面,遇到的所有难题都得到了顺利解决。作为《煤炭部队志》总纂,我主要做了一些组织协调工作。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充分信任、支持和勉励,我深为感动,真诚感谢。我自当不忘初心,弘扬军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退役军人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志愿者。
责任编辑:于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