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煤炭史志网!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 网站总访问量:
搜索
热门关键词:编写大纲终审 提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志著作和人物 > 史志著作 >

《煤炭书话》——全国煤炭系统两轮修志的历史缩影 新年读吴晓煜先生新著有感

发布时间:2020-05-07 06:26:10       浏览次数:0
  
煤炭书话》——全国煤炭系统两轮修志的历史缩影
新年读吴晓煜先生新著有感
孙卓龙 2020.1.16
        新年新气象,新岁写新篇。
        历史的脚步刚刚跨进新世纪第二个年代的门槛,全国煤炭系统修志的领军人物、史学泰斗,今年已经七十六岁的吴晓煜先生的新著——《煤炭书话》悄然问世。翻开这本沁着墨香的新书,连篇拜读,不忍释手,眼前仿佛铺开了一幅全国煤炭系统三十多年不懈奋斗、潜心修志、苦干实干、艰难玉成的历史画卷;一代又一代煤炭修志人赓续传承,驰作不息,执着守望,挑灯笔耕的勤奋身影和质朴形象跃然纸上;一排排一摞摞凝聚着成千上万人智慧和心血的煤炭史志著作似丰碑萦绕心胸,令人赞叹和感慨。“不经沧海难为水。”相信所有参与过或从事过煤炭系统两轮修志的新老同仁读过吴先生的这本新著,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对吴晓煜先生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吴晓煜先生在自撰的《序:关于“书话”的话》中,对“书话”的由来和为什么给他的新著取名《煤炭书话》作了阐释,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渊博学识和煤炭情怀,进而使读者加深对《煤炭书话》的理解和印象。这本新书总共辑录了吴先生多年来在指导和操持全国煤炭系统修志工作中撰写的118篇修志感言、辑书体会和工作札记,其中文章长则两三千字,短则三五百字,且以短篇居多,看似信手拈来,即兴之作,但撷英集秀,篇篇珠玑,特色鲜明,别具一格,寓事于理,寓文于情,耐人回味,感人至深。
        一、《煤炭书话》是全国煤炭系统两轮修志的历史缩影
        盛世修志。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全国煤炭系统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经历了两轮集中修史编志的群众性文化实践活动,林林总总诞生了数千部各类煤炭史志著作,不仅填补了中国有煤矿无史志的历史空白,而且为煤炭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煤炭书话》有多篇短文对两轮修志的时代背景、体制机制、上限下限、编写大纲、编纂模式、终审方式等作了详细介绍和对比分析,对典型案例作了剖析说明,对两轮修志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透过《煤炭书话》读者可以清晰的知晓:第一轮修志,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启动,90年代后期结束,前后约有十年。那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领导有力,编志机构健全,修志人员到位,经费保障充足。尽管首次编纂经验不足,大家在干中学、学中干,依然圆满地完成了修志任务。不仅开煤炭系统修志之先河,而且积累了修史编志的宝贵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业务骨干和领军人物。煤炭系统第二轮修志是在改革改制的背景下于2012年启动的,2013年全面铺开,2018年底基本结束,2019年5月,中煤协会召开了二轮修志总结表彰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其实,两轮修志在时间上并不是一刀齐,有的提前一些,也有的拖后一些,至今依然还有不少煤炭志书正在编修之中。屈指算来,煤炭系统两轮修志断断续续前后历经三十多年。对煤炭修志人而言,这是一段披坚执锐、秉笔作为的历史;是一段攻坚克难、众手成志的历史;也是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历史。然而,过去多年真正系统地总结记述和汇集整理煤炭系统修志历史的文章和书籍却是鲜见。即使有,也是支离破碎,很难找寻。时间久了,煤炭修志人的执着努力、辛勤付出、功劳奉献就会淹没于历史的尘埃里。为弥补这一缺憾,吴先生在书中《<中国煤炭志>与<中国煤炭工业志>》《全国煤炭行业第二轮志书巡礼》等多篇文章中,深情地回顾了两轮修志的难忘岁月,详实地记述了煤炭修志人的奋斗过程,客观地展现了煤炭行业修志的突出成绩,系统地总结了两轮修志的经验得失。甚至不惜笔墨,连第一轮修志之前产生的有关煤炭史书也作了考证和记存。这就把新中国成立后煤炭行业修史编志的历史轨迹和工作脉络,特别是两轮修志的推进过程、丰硕成果及历史贡献,通过悉心梳理,用一篇篇短文永久地载入了史册。事实上,这本新编《煤炭书话》,是借“煤炭书话”之名,写煤炭修志之实,存煤炭修志之史,记煤炭修志之功,这份辛劳善莫大焉!
        二、《煤炭书话》是全国煤炭系统两轮修志的经验总结
        “两轮修志著煤史,成其容易却艰辛”。作为全国煤炭行业修志的担纲者、操办者、领军人物,吴晓煜先生对修史编志不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亲力亲为,躬身实践,善于引导,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全国煤炭行业成功修志的新方法、新路子。从《煤炭书话》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两轮修志并不是一帆风顺,每一部志书都蕴含着艰辛,成就于磨砺,其背后都有修志人默默付出、砥砺奋进的故事。尤其是组织二轮修志更是大不易,其中有管理体制变迁问题;有思想认识不足问题;有人才短缺青黄不接问题;有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匮乏问题,也有想干而不会干的问题。为了克服重重困难,推进各层面的修志工作,吴先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影响力,费尽心机,奔走呼号,竭力推动,抓住不放。他利用史志年会、座谈会、推进会、现场会,反复动员,督促启动。推广先进,启迪后进。针对煤炭行业修志人才少、新手多、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亲自编写了《修志指要》一书,曾五易其稿,数次出版,为大家提供修志教材。每遇启动会或培训班,他都亲自讲课,传授修志经验,经他培训的学员约有万余人次。为了加快推进全国煤炭系统的修志工作,他想方设法、献计献策,给领导抓修志出主意、提建议、当好参谋助手,全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当某系统某单位修志走在前列、勇开先河、创出经验、成为典型时,他及时总结、到处宣传,尽力推广,善于用典型引路。他在《煤炭书话》中曾列举了许多“第一”。如:第一部省级煤炭志;第一部中国煤矿体育志;第一部企业多种经营史;第一部新疆建设兵团煤炭工业志;煤炭行业第一部“文艺史略”;煤炭新闻单位第一部报社志,等等。凡是先声夺人、勇立潮头、走在前列的修志成功之作,他都亲自点评,总结经验,给予热情称赞。当某系统某单位修志遇到阻力和困难时,他总是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三番五次,登门拜访有关领导。有时不惜利用各种公私关系,去说服修志单位的当家人。有的单位遇到人力财力不济时,他千方百计地去化解、去成全,帮助具体实施者爬坡过坎,克服困难,力促修志任务完成。最为典型的是《艰难玉成的<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在吴先生的鼎力支持下,一批七八十岁的“基建老兵”,“他们在年迈之时,凭衰弱之躯,用汗水浇灌了志书之花,用心血铸成修志大业,圆了他们的修志之梦。”
        从《煤炭书话》这本书中不难看出,这些年来,在全国煤炭行业修志的过程中,吴先生引导各层面的修志人员不断地总结积累修志经验,不断地发现、培养和推出典型,从而使大家的认识不断提高,信心不断增强,思想不断升华,经验不断累积,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修志水平得以提升,为修志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煤炭书话》是对全国煤炭行业修志人的深情礼赞
        “修志写万卷,人才是关键。” 吴晓煜先生作为全国煤炭行业两轮修志的“亲历者、参与者,又是全过程的见证者”,深知煤炭行业修志谋事在人、成事在人,抓住人才,就抓住了修志的“牛鼻子”。因此他把网罗修志人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求才若渴,爱才如命,视才如宝。《煤炭书话》记载了他很多在修志实践中慧眼识才,举荐人才,发掘人才、利用人才、奖掖人才的趣闻轶事和生动故事。凭着他平易近人的作风、真诚待人的儒雅,和他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认识结交了许多修志专家和同仁朋友。年龄大的,尊为师长,奉若上宾,虚心向他们请教;年纪相仿的,亲如手足,促膝交流,深入切磋修志业务;年纪轻的,关爱有加,注重栽培,提携后起之秀。全国多数煤矿都有他结识的“志友”。经过二三十年的人才培养和言传身教,全国煤炭系统修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方领军人物一呼百应,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学互鉴、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从而为修志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煤炭书话》第二辑《著书谈丛》和第三辑《集书纪事》辑录了四十余篇短文,吴先生用大量的篇幅记述了煤炭系统众多的修志专家、各个层面的领军人物、两轮修志的优秀代表,以及他们的突出特点和杰出贡献。其中,有学养深厚、著作等身的老一辈煤炭史志专家胡尘白、刘邦斗、薛世孝、李进尧、祁守华等;有能力超强、执着前行、运筹帷幄、领军晋煤的山西修志专家李承义;有在两轮修志中率先垂范、带头实干、引领队伍、笔耕不辍的原煤炭部修志专家王捷帆、北京史志专家潘惠楼、云南史志专家马全林、福建修志专家林永森等;还有为筹建煤炭史志馆辛苦淘宝、四处搜罗煤炭史志著作的原《枣庄矿业集团志》总纂汪宏等。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治学严谨,献身史志、甘于清苦、勤勉以求的执着精神;守青灯、阅古卷,守初心,勇担当的吃苦精神,不辞劳苦,不计名利,甘为煤矿工人树碑立传的煤炭情怀,他们是新时代煤炭行业的“司马迁”。为褒扬这些为写史修志辑书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吴先生以人物传记的笔法,不吝笔墨,详细点评,独立成篇,深情礼赞。由此也佐证了吴先生主持修志的人才观,推崇人才的价值观。
         四、《煤炭书话》是作者执着守望献身煤炭史志事业的真实写照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把这句话用到吴晓煜先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在《煤炭书话》这本书中,吴先生有多篇文章介绍了自己的家境身世、成长过程、工作经历和修志感悟。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撰写的《为祖国煤炭事业和伟大矿工树碑立传》一文,情真意切,襟怀坦露,初心党性,催人泪下。他,1944年出生,新中国成立后从小学读到高中,因父亲早逝家境困顿,是国家助学金资助他完成了南开大学历史系的五年学业。要说修史编志,他可是地道的科班出身。谁知用非所学,毕业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分配到内蒙古元宝山煤矿从事宣传工作。1981年,煤炭工业部老部长高扬文慧眼识才,把他从平庄矿务局借调到煤炭部撰写《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开始“践初心、归本位、务正业、修史志”。从此,他就像鲸鱼入海、猛虎下山、鹰击长空,在煤炭行业修史编志这片未开垦的“沃土”里,辛勤耕耘、挥汗播种,施展才华,才尽其用,闯出了一片新天地。30多年来,他不负重托,履职尽责,勤勉敬业,为完成煤炭修志任务立下赫赫战功;二轮修志中担任中国煤炭文献委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实际上他是煤炭系统操持修志业务,披挂上阵,冲锋在前的“主帅”,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勇挑重担,执着守望,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煤炭修史编志上,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修志任务,而且利用业余时间,执笔撰写了《中国煤炭史志资料钩沉》《中国煤矿安全史话》《中国煤矿史读本(古代部分)》《史志论丛》《矿业史事杂俎》《中国煤炭碑刻》《中国古代煤窑案》等20多部著作,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史学专家。
        包括退休之后,吴先生在煤炭系统已工作了50年,常年与煤矿和矿工打交道,有着浓郁的煤炭情结和家国情怀。他深知煤炭行业是个艰苦的行业,煤矿工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因此,他把对煤矿工人的一往情深,化为修史编志的实际行动,用他的辛劳、心血和汗水,为煤矿和煤矿工人树碑立传。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和著书立说的成就,感谢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报答煤矿对他的哺育之恩。他在《为祖国煤炭事业和伟大矿工树碑立传》一文深情地写道:“矿工的不易与伟大,煤炭事业的艰苦与光荣就是铭刻在我心灵的一个烙印。煤矿使我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历练,铸就了历久弥坚的煤炭情结。为了报答矿工,贡献于煤炭事业,我选定一条特殊的回馈煤炭行业与矿工的门径,这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历史知识,搜集整理煤炭资料,逐步编写出中国煤矿史,为煤炭工业树碑,为矿工立传。这是我的初心,也是应予担当的责任。”这一段情感真挚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的心声,坦露了他的工作动机和不竭动力,展示了一个老矿工、老党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执着守望、献身煤炭史志事业的优秀品德和炽热情怀。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修史编志工作,两轮修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历史文化,做好修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煤炭行业修史编志指明了方向。吴晓煜先生经常在不同场合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地区工作时就十分重视修志工作的故事,启迪大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抓好煤炭系统的修志工作,要有对历史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煤矿工人负责的使命感,下功夫编好煤炭史志。因为“这是煤炭工业重要的历史资产,是价值无限的文化宝藏,是推动煤炭工业不断前进的软实力与正能量。”他经常讲,煤矿是资源型企业,不能煤挖完了,井口封了,什么都没了。要留下志书、留下精神遗产,永久保存,传至后世,让煤矿工人的子孙后代记住他们的父辈艰苦创业的故事,继承“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
        2004年,吴晓煜先生退休后,担任煤炭史志委员会主任。后担任文献委副主任和《中国煤炭工业志》总纂。心系史志,勤奋不殆。这十多年,可以说是吴先生牵头全国煤炭系统修志工作量大且工作难度很大一个时段。随着年龄增长,尽管体力不断下降,行走不太方便,他依然四处奔波,八方协调,难中求进,毫不松懈,始终全身心投入煤炭史志工作。他严格要求自己:“人退休了,党员的义务与使命不能推卸;年龄大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放松;史志工作面临的形势变了,为祖国煤炭事业、为伟大矿工写史修志、树碑立传的责任、初衷不能变。”就是凭着这份执着和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修志工作推向前进。
        还有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年,吴先生并没有满足于编出多少部史志,止步于完成两轮修志任务,而是把修史编志真正当作煤炭系统的一项文化事业来做,当作神圣使命来做,当作自家的大事来做,当作千秋大业来做。他撰写的修志楹联,既是自勉,也是与修志同仁互勉;他撰写的《盛世修志铭》一韵到底,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他创作的歌曲《新时代修志人》和音乐光盘,歌词主题明确,音色优美动人,用作史志会议的主题曲,激励着修志人“阔步上征程,铁肩担重任,牢记使命齐发奋。”为防止两轮修志中大家辛辛苦苦编纂的史志著作丢失湮灭,他多次呼吁中煤协会领导建立煤炭史志馆。领导批准设立后,他四处奔波,收集史志著作。没有书架,他自掏腰包购买。没有场地,就把书架放在办公室里。他还模仿清代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做法,花费大量的时间组织编纂《中国煤炭史志著作总目提要》,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由此不难看出吴先生修史编志的痴迷程度和执着热爱。
        现在,吴晓煜先生因年龄原因,已经从“一线、二线”退到了“三线”,然而,他与史志结缘、以史志为伴,“直笔著青史,血汗化雄文”的雄心犹在,壮志未酬。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的《煤炭书话》问世,也相信他会有更多的“书卷立丰碑,佳志传古今”。 

 
作者简介
        孙卓龙,滕州人,高级政工师,1954年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1974年入党。曾担任柴里煤矿党委书记、枣矿集团工会副主席、教培部长,山东能源集团工会、办公室处长等职。所编的《山东能源史话》《山东能源集团志(2010—2015年)》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对山东煤矿百年发展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是煤炭史志专家。

责任编辑:陈振
 
                             

 
排行榜

  • 网站扫一扫